票务中心 >>
官方网站 • 2017版    3D实景剧院
首页 > 剧院新闻 > 永远的祝英台--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
永远的祝英台--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
更新:2007/1/17
作者:宁波大剧院
来源:
点击:4113
  让中国人喜欢小提琴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从此一举成名。
  说起这件事情,俞丽拿教授坦言,演奏这首曲子时她还是个学生,希望小提琴这个西方引来的乐器,能够让中国人喜欢。
  她说:“出于这样一个信念和理想,我们同学组成实验小组,在改编民族器乐曲的基础上,创作了《梁祝》,准备向国庆10周年献礼,很庆幸,该曲达到了目标。”
  让俞丽拿感到更为庆幸的是,通过《梁祝》,许多中国人喜欢上了小提琴。因为喜欢小提琴,更多的人开始学小提琴,我们也拥有了大批小提琴演奏人才。
  她说:“我当时并不想出名,也不知道会通过《梁祝》出名,而且这一辈子还跟我结了缘,离不开了。假如我到哪儿演出,不演《梁祝》,观众就会对我有意见。”
  在她看来,出名并不等于一切就好了,还得努力:“虽然我现在65岁了,从18岁开始至今坚持舞台演出,还是不停地努力。”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现在许多孩子加入到了学习音乐之路,家长也望子成龙,寄予厚望。对此,俞丽拿建议,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善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在此发展。
  她说,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是不一样的,假如他的闪光点不在音乐上面,还想让孩子出名,那孩子太痛苦了,家长也痛苦。
  “21世纪的人,要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学一点美术、钢琴等,是一种艺术熏陶。假如在熏陶过程中,孩子非常有天分,家长就可以找好老师,好学校,继续攻下去。假如表现一般,那么赶紧再找,看孩子在什么方面有天分,找准了,就很庆幸。假如找的不准,大家都痛苦。”
  她还强调,学习音乐作为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话,也要让孩子认真学,总是有收获的。对孩子大脑的开发,艺术教育是起很大作用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永远年轻
  1993年,俞丽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我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但是我有自己的名声。”俞丽拿说:“很多人知道我这个人,成立基金目的是为了培养小提琴高级人才,到国际舞台上去较量的尖子琴童。”
  然而,成立10多年来,因为缺少资金一直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让俞教授感到惊喜的是,今年9月中旬,她苦苦支撑12年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牵线下,一家企业向“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捐赠了50万元。俞丽拿感慨万千:“上午决定的事,下午钱就到账了。这下今年年内的四五个大师班的资金我就不用愁了。真是没想到!”
  去年10月份,俞丽拿迎来了65周岁生日,也是她从事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事业的第45个年头。上海音乐学院决定举行“俞丽拿教授45年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展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俞丽拿将与黄蒙拉等学生一起,为上海观众带来3场音乐会。俞丽拿的儿子、著名钢琴演奏家李坚将担任指挥。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和学生一起奏响她的成名作《梁祝》。
  俞丽拿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直到研究生,都有。她说:“我一直在舞台演出,演出就要有活力,而和孩子们在一起,让我感到自己很年轻。可以说,学生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教育让我拥有了永远的青春!”
 
浙公网安备33020502000268号 浙ICP备11005474号-1 技术支持:wwww.fatsoft.net
| 管理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