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中心 >>
官方网站 • 2017版    3D实景剧院
首页 > 剧院新闻 > 话剧周有奖征文作品选登——《今夜,无人生还》
话剧周有奖征文作品选登——《今夜,无人生还》
更新:2013/6/19
作者:宁波大剧院
来源:
点击:3375

 

——观话剧《无人生还》有感
 
■岑颖
 
        荒岛,别墅,陌生人,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罪恶,惩罚,求生欲,这是一串永恒的话题。
        宁波大剧院。《无人生还》第二场在暮春的细雨中拉开帷幕。
        “罪人”们互不相识,却各有各的秘密罪恶。这些法庭上不能定罪的逍遥法外之徒,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接受沃格雷夫法官的另类审判。欣欣然赴会,却一个个离奇死去,“印第安小男孩”的童谣因为死亡的迫近成为恐怖的梦魇,人们在追凶与猜疑的过程中濒临崩溃。的确,偷生并不轻松,暴露的恐惧和良心的谴责是一副难卸的重担,它警告人们,小心为人。
        悬念与严密的推理是悬疑剧的制胜法宝。到底谁是凶手?下一个死亡的是谁?那团灰毛线究竟去了哪里?当因故离开客厅——比如去搜岛,或去房中取烟,他们是否还能活着回来?……人的深切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展现因未知而生的自我心理折磨式的恐惧,比之展现视觉上的血腥恐怖更胜一筹。《无》剧正是如此。剧中人对形势的剖析,悬念之后的呼应又使剧目逻辑推理颇显严密,正如那团毛线,显然变成了法官诈死时的假发。
        剧本精彩,戏剧舞台又赋予剧作强大的冲击力。演员带有暗示性的小表情,失魂落魄的惊叫声,对白形体上的节奏变化,可怖的音效,到位的灯光……无不考验着观众的胆量。于是,据说有人吓哭了。
结局的改动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小说结局是无人生还,这颇有些快意恩仇的意味,令人想起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旋风般来去自如的佐罗的黑面具,武侠名家笔下仗剑而行的侠客……制度无法保证公平正义时,人们便希望通过法外的方式给予罪人们严厉的惩戒。而手染鲜血的法官因绝症告别人世,可算作对九条生命的交代。
        但阿婆在剧本中将隆巴德和克莱索恩改成被人误解或利用的善良人。如此,法官的“审判”就失去了正义立场,他更像一个处事极端的变态者,以一己判断和是非观,剥夺了他人的生存权,于是,故事就变得尴尬起来。
总之,《无人生还》还称不上有分量的巨著,因为它很少触及人如何走向罪恶和在行恶之后的自我谴责与自我救赎。作品中善与恶的对立极鲜明,而事实上,一切罪恶都不是没来由的,人们也必面临行恶与守善的痛苦挣扎,简单判定一个人的善恶会使作品缺乏思辨性。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部作品都思考人生,剖析人性,但若它在悬疑的“外衣”下有深刻而瑰丽的“灵魂”,岂非尤为可贵?
        当然,艺术具有多样性。我们可以评判一个作品的高下,却不应心怀门户之见。因为,未必纯粹的探案小说或悬疑戏剧就没有审美价值,如果可将悬念与推理做到极致,又何尝不是优秀之作?
 
浙公网安备33020502000268号 浙ICP备11005474号-1 技术支持:wwww.fatsoft.net
| 管理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