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演出名称 |
★王中山古筝与东京SKY重奏团音乐会
|
浏览人次 | 2222 |
演出时间 | 2019年07月13日 19:30:00 星期六 |
演出单位 | |
剧种类型 | 音乐会 |
演出票价 | 其他:280 其他:380 C票:480 B票:580 A票:680 VIP:880 |
网上订票 | 立即订票 |
演出剧场 | 大剧场 |
媒体报道 | - |
剧情介绍 | 【演出门票属特殊商品,在微信/网络/线下购票时,一旦出售概不退换,请审慎购票。】
王中山简介: 王中山,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先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他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令人瞩目,被誉为“筝坛圣手”。中国现代筝演奏新技法的领军人物。 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创造性地运用轮指技法、并在中国筝上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目前,这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在古筝创作方面,他为国家核心刊物撰写文章多篇,创作和改编许多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部分作品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曲目,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机构的高级曲目。中国最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金钟奖”、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民乐大赛等,把他的部分作品作为这些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 在古筝教学方面,成果显著,其学生多人在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倍受关注。培养出的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古筝演奏家和青年教师。 作为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中央电视台等机构主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在数十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中配乐。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发行了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大力推广古筝艺术。在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型城市,先后举办了两百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他迄今保持着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多的纪录。
演出嘉宾简介:
该团由2005年成立的东京普尔钦奈拉重奏团改名而来。“普尔钦奈拉”缘于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以拿破伦滑稽师为题材的小乐队芭蕾舞剧名。该舞剧音乐因在本重奏团的首场演奏会上演奏而取名。2018年改名东京SKY重奏团,SKY因日本第一高塔Tokyo Skytree 而改名。 本团是由日本的著名交响乐团首席、副首席及优秀演奏家组成的一支超高水平的二十人演奏队。高超的技术,娴熟的演技,丰富的舞台经验,从独奏到二十人的多重奏演出都博得观众的极大好评。 近年来,本团开始走向国外,积极开展海外的演出活动。
2、陈哲 青年作曲家,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徐之彤教授、唐建平教授。现任职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 其作品涉及中西管弦乐队、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及舞蹈音乐等各类音乐创作,曾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作品奖”、“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金奖及“中国之声”、“炎黄杯”、“帕拉天奴”等重要作曲比赛奖项,代表作《苍歌引》更于2017年被列入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决赛指定曲目之一。其人还曾连续两年入选中央音乐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协同创新培养高端舞蹈创编人才计划项目“音舞集”,并在北京舞蹈学院王伟教授主创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项目中担任部分作曲及整体音乐编配工作。 主要古筝作品有:古筝独奏《墨影丹青》、古筝与乐队《苍歌引》、组曲《儿时回忆》、古筝与打击乐《大武》、古筝与室内乐《媱花》、古筝独奏《逐日》、筝与群筝《蹀马倾杯舞千秋》等。
3、代璐 1998年考入深圳市艺术学校,师从于李瓦老师。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王建华教授,继续学习打击乐。 2010年至今,于北京管乐交响乐团担任打击乐演奏员。参加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的大型文艺和交响乐演出…… 2011年参加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剧演出北京音乐厅的交响乐演出与乐团参加全国巡演童年6月赴台湾参加管乐节演出7月赴韩国参加国际管乐音乐节演出………. 2012年7月参加北京国际管乐节国家大剧院闭幕式音乐会9月徐州音乐厅演出10月广州巡演 11月国家大剧院演出 12月北大宫崎骏电影动漫试听音乐会 2014年2月份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出 同月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凤凰卫视新年音乐会 2016年在中国爱乐乐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四季音乐会录制。 同年参加冯小刚电影《芳华》音乐的录制。
曲目介绍:
1、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2、闲聊快速波尔卡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是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管弦波尔卡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是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次数较多的曲目。 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值得注意的是,本曲与施特劳斯家族另外一首“喋喋不休波尔卡”并非一首,后者为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第245号。
3、古代匈牙利舞曲 法卡斯,20世纪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擅长运用匈牙利本国音乐素材创作精致的室内乐作品。这部木管五重奏作品在17世纪四首不同风格的匈牙利民间舞曲基础上作了艺术化的改编,充满活泼热烈又不失质朴的田园风情。
4、G大调弦乐小夜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5、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著名的草原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的草原风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之中。曲目抒发了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无比的热爱和赞美。
----------------- 中场休息 ------------------
6、秋望 登高远眺,秋雨迷朦,更添游子思乡情;层层山峦,茫茫云海,归乡路漫,长亭、短亭;几次次梦回故土,似看到亲人欢喜的笑脸和乡邻们亲切的面容。割不断的乡情,听不够的乡音,秋风乍起落叶飘零,游子独立异乡百感交集------。乐曲充满诗意地表达了游子浓浓之乡愁。
7、闹元宵 本曲作于1956年。在这首多段结构的乐曲中,作者吸收了一些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河南民间音调,并与之独特的演奏技巧结合起来,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人们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度元宵佳节的民间风俗性热闹场面。
8、远山 一份思念,一种惆怅,一段记忆,一个有关陈年旧事的妄想,飘然而至,随风而逝,了无痕迹。犹如远方朦朦的山,天空淡淡的云,风停而聚,风起而散。乐曲采用新疆少数民族音调,以多变的手法和丰富的音色,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稍纵即逝的多种复杂情感和感受,为听众展现出一幅多彩的西域风情画卷。
9、夜深沉 《夜深沉》是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通过同名的京剧曲牌改编而成。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通过古筝与大鼓的配合,着力表现《霸王别姬》中的场景,感伤而不失犀利,尤其是古筝的按滑技巧和极具颗粒性的快速弹奏的交替使用,是古筝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的表现,听来别有一番韵味。
曲目及演出人员以当天演出为准 |
精彩剧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