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玉卿嫂 好一个方亚芬
更新:2008/6/24
作者:宁波大剧院
来源:
点击:4498
我没有看过小说《玉卿嫂》,但是看了越剧《玉卿嫂》;我不知道白先勇如何是刻画玉卿嫂的,可是我目睹了方亚芬演绎的玉卿嫂。
戏曲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但是说白了,观众就是听你的唱腔,看你的表演。方亚芬以她的“玉卿嫂”,向大家显示了她在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方面的跨越,以及她在塑造充满个性特点的表演方面的升华。
“玉卿嫂,玉卿嫂,月白色的裤儿月白色的袄,月白色的脸上一双乌黑的眼,乌黑的眼中——忧伤知多少!”伴随着清澈的越调唱腔,玉卿嫂弯弯的手臂上挎着包裹、随着一道、二道、三道幕间的纵深,缓缓走来。她是那样的朴素、无华,却又如此的矜持、高雅。我走进了那个“玉卿嫂”的世界,跟随着方亚芬去感受,去领略,去品味。
方亚芬的袁(雪芬)派唱腔,早已是有口皆碑,这在《玉卿嫂》里已有精当的体现。第一场开场,四工调一开口就引起一片掌声。这个戏完全是陌生的,不像《红楼梦》、《祥林嫂》那样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但一上来就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段唱腔很短的,就这几句,方亚芬唱得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令人赞赏不绝,观众给了三次掌声。足见方亚芬在驾驭传统的流派唱腔的功力,以及她给观众带来的冲击。
戏曲界曾经有“千斤白口四两唱”的说法,然而观众痴迷的还是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精彩唱腔,观众口口传唱的也是那些历经磨练的经典唱段。在唱腔设计陈钧的帮助下,方亚芬在《玉卿嫂》里充分展现了她继承传统、又刻意出新的天赋。在第六场里,那段揪人肺腑的唱腔,居然长达100多句。
在这100多句唱腔里,人们不难听出袁派唱腔的旋律。但是,我们又惊喜地感受到,方亚芬为了贴切地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矛盾,居然运用了几乎所有的唱腔流派。“玉卿嫂这个人物是很具有爆发力的,所以她必须要有些极具爆发力的唱腔,跨度非常大。我们在这段唱里面有三个转调。但我们老师竟然没有听出来。所以应该说是和音乐很贴合,转得非常自然。从之前一开始的彩调腔,到当中无伴奏的,又转了一个腔,到最后又到C调”(方亚芬语)。不仅如此,后来又增加了无伴奏,无旋律,十句新唱腔,让玉卿嫂内心的复杂的感情表现出来。最后一段唱,可谓是全激情版的,没有伴唱,当然是不能走音;同时在这样的情绪之下,还要唱得到位,甚至还加入很多抽泣在里面。方亚芬的唱工是很见功力的,虽然有100多句,但是听众听着一点也不累,甚至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她唱得也不是很累。大段的清板不慌不忙,一路娓娓道来,唱腔中感情表达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这样有创意、大难度的唱腔,可以讲是非方亚芬莫属。
方亚芬的表演也是独树一帜。在第一场“赶路幽会”中,充分展现了她舞蹈身段的美。……方亚芬为了表现出“绕小道”的艰辛,让观众欣赏了一段类似昆剧艺术家张洵澎、华文漪表演的《寻梦》、《小宴·惊变》那种无与伦比的身段、舞蹈。《玉卿嫂》不是古装戏,没有水袖翻飞;玉卿嫂不是杜丽娘,没有裙袂飘飘。只见她时而蹒跚、摇晃,那是因为小路崎岖;时而移步、缓行,那是因为路窄,贴墙而行;时而翻身、疾走,那是因为与心上人幽会的难抑心情……碎步、翻身、蹉步,这些戏曲元素在方亚芬身上得心应手;大跳、踮步、这些舞蹈元素也在方亚芬的掌控下如鱼得水。
最后杀庆生这场戏,更是凸现了方亚芬的创造力。因为在小说里,玉卿嫂杀庆生,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据说白先勇很怕破坏玉卿嫂的形象,因为毕竟是杀人。这是一个很冲动的反应,玉卿嫂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如果给她几分钟冷静,她就不会杀人了。怎么让这个冲动表现出来,如果用毒酒,过程太快,而且显示出是有预谋的。如果用剪刀,当时到哪里去找剪刀?最后只好用“银簪”了。为此,导演特意又加了一段铺垫,这个银簪是庆生自己帮玉卿嫂插上去的。庆生是玉卿嫂生命里惟一的希望,此时玉卿嫂已是万念俱灰,说让庆生最后抱抱她。庆生不肯抱她,她一下跳到庆生身上去了,那动作很好看的,在两人似梦似幻的舞蹈中,玉卿嫂拔起了自己的簪子,刺向了她的最爱——庆生,亲手毁灭了自己的希望。方亚芬以其凄厉的语言,惊惧的神情,展现出一个曾经对爱情充满希望的善良女人的绝望之举。
戏曲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但是说白了,观众就是听你的唱腔,看你的表演。方亚芬以她的“玉卿嫂”,向大家显示了她在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方面的跨越,以及她在塑造充满个性特点的表演方面的升华。
“玉卿嫂,玉卿嫂,月白色的裤儿月白色的袄,月白色的脸上一双乌黑的眼,乌黑的眼中——忧伤知多少!”伴随着清澈的越调唱腔,玉卿嫂弯弯的手臂上挎着包裹、随着一道、二道、三道幕间的纵深,缓缓走来。她是那样的朴素、无华,却又如此的矜持、高雅。我走进了那个“玉卿嫂”的世界,跟随着方亚芬去感受,去领略,去品味。
方亚芬的袁(雪芬)派唱腔,早已是有口皆碑,这在《玉卿嫂》里已有精当的体现。第一场开场,四工调一开口就引起一片掌声。这个戏完全是陌生的,不像《红楼梦》、《祥林嫂》那样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但一上来就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段唱腔很短的,就这几句,方亚芬唱得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令人赞赏不绝,观众给了三次掌声。足见方亚芬在驾驭传统的流派唱腔的功力,以及她给观众带来的冲击。
戏曲界曾经有“千斤白口四两唱”的说法,然而观众痴迷的还是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精彩唱腔,观众口口传唱的也是那些历经磨练的经典唱段。在唱腔设计陈钧的帮助下,方亚芬在《玉卿嫂》里充分展现了她继承传统、又刻意出新的天赋。在第六场里,那段揪人肺腑的唱腔,居然长达100多句。
在这100多句唱腔里,人们不难听出袁派唱腔的旋律。但是,我们又惊喜地感受到,方亚芬为了贴切地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矛盾,居然运用了几乎所有的唱腔流派。“玉卿嫂这个人物是很具有爆发力的,所以她必须要有些极具爆发力的唱腔,跨度非常大。我们在这段唱里面有三个转调。但我们老师竟然没有听出来。所以应该说是和音乐很贴合,转得非常自然。从之前一开始的彩调腔,到当中无伴奏的,又转了一个腔,到最后又到C调”(方亚芬语)。不仅如此,后来又增加了无伴奏,无旋律,十句新唱腔,让玉卿嫂内心的复杂的感情表现出来。最后一段唱,可谓是全激情版的,没有伴唱,当然是不能走音;同时在这样的情绪之下,还要唱得到位,甚至还加入很多抽泣在里面。方亚芬的唱工是很见功力的,虽然有100多句,但是听众听着一点也不累,甚至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她唱得也不是很累。大段的清板不慌不忙,一路娓娓道来,唱腔中感情表达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这样有创意、大难度的唱腔,可以讲是非方亚芬莫属。
方亚芬的表演也是独树一帜。在第一场“赶路幽会”中,充分展现了她舞蹈身段的美。……方亚芬为了表现出“绕小道”的艰辛,让观众欣赏了一段类似昆剧艺术家张洵澎、华文漪表演的《寻梦》、《小宴·惊变》那种无与伦比的身段、舞蹈。《玉卿嫂》不是古装戏,没有水袖翻飞;玉卿嫂不是杜丽娘,没有裙袂飘飘。只见她时而蹒跚、摇晃,那是因为小路崎岖;时而移步、缓行,那是因为路窄,贴墙而行;时而翻身、疾走,那是因为与心上人幽会的难抑心情……碎步、翻身、蹉步,这些戏曲元素在方亚芬身上得心应手;大跳、踮步、这些舞蹈元素也在方亚芬的掌控下如鱼得水。
最后杀庆生这场戏,更是凸现了方亚芬的创造力。因为在小说里,玉卿嫂杀庆生,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据说白先勇很怕破坏玉卿嫂的形象,因为毕竟是杀人。这是一个很冲动的反应,玉卿嫂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如果给她几分钟冷静,她就不会杀人了。怎么让这个冲动表现出来,如果用毒酒,过程太快,而且显示出是有预谋的。如果用剪刀,当时到哪里去找剪刀?最后只好用“银簪”了。为此,导演特意又加了一段铺垫,这个银簪是庆生自己帮玉卿嫂插上去的。庆生是玉卿嫂生命里惟一的希望,此时玉卿嫂已是万念俱灰,说让庆生最后抱抱她。庆生不肯抱她,她一下跳到庆生身上去了,那动作很好看的,在两人似梦似幻的舞蹈中,玉卿嫂拔起了自己的簪子,刺向了她的最爱——庆生,亲手毁灭了自己的希望。方亚芬以其凄厉的语言,惊惧的神情,展现出一个曾经对爱情充满希望的善良女人的绝望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