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剧院讯)“千朵花儿万朵花,千朵万朵金达莱花,我爱妈妈一片忠心,花儿一样盛开怒放……”上世纪70年代,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牵动了整整一代中国观众的心,影片中的优美旋律和哀婉歌声令许多人至今难忘,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曾使很多观众泪湿衣襟。
5月8日至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血海歌剧团将首次登陆宁波大剧院,为宁波观众献上经典歌剧《卖花姑娘》。而半个月之前该剧则首次登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拉开2008年中国巡演的序幕。
引进朝鲜不朽经典 获得高层领导支持
《卖花姑娘》是朝鲜最著名的革命歌剧之一,此次来华是华唱兄弟公司一手促成的。华唱兄弟近年来与许多国家的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承办了它们在中国的演出,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希望推陈出新,把前几年没有在中国露过面的优秀的艺术节目介绍到中国来,而朝鲜这个颇有神秘感的国家就成为首先选择。
朝鲜虽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艺术领域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华唱兄弟公司决定引进朝鲜文艺作品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合作伙伴和具体作品了。商业化运作要求公司选择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挑选观众比较熟悉的曲目。血海歌剧团在朝鲜属于高水平的歌剧团,它创作的《血海》、《卖花姑娘》、《党的好女儿》、《密林啊,告诉我》、《金刚山之歌》等五大革命歌剧,在朝鲜国内以及其他国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而《卖花姑娘》的故事,由于上世纪70年代同名电影的推广和传播,在中国观众中广为熟知。
就在华唱兄弟公司决定引进朝鲜文艺作品时,当时某位主管宣传的高层领导也提到,如今市场上的艺术作品基本上都由港台和欧美主导,传统教育的内容相对缺乏,希望有关企业和单位同时创作或引进一些寓教于乐的演出项目。
朝方安排专场推介 出色唱功极具震撼力
这个演出项目得到了中朝两国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朝鲜本身也希望把自己的艺术作品介绍到全世界,《卖花姑娘》是其中的拳头产品。这部歌剧除了美国外,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已经巡回演出过很多次了。
华唱兄弟公司在与朝鲜文化省取得联系后,得到了朝方的积极反馈。朝鲜方面很快便邀请华唱兄弟公司派人赴平壤洽谈细节,接下来与朝方的整个准备期长达两年,期间得到了朝鲜文化省、中国文化部、中国驻朝使馆、朝鲜驻华使馆等各个部门的积极支持。经过反复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了巡演协议。
在洽谈期间,朝鲜文化省去年11月还邀请华唱兄弟公司赴朝鲜观看由血海歌剧团演出的《卖花姑娘》。这是为促成中国巡演而准备的一台专场演出,一同观看的还有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文化参赞孙晓红。朝鲜文化省领导以及《卖花姑娘》的艺术总监也全都在场陪同。
演出结束后,所有中方人员都赞不绝口,称演出“极具震撼力”。这种震撼力首先来自于台上艺术家认真的态度。乐队两边站立的大概30多名唱和声的演员,在台上2个多小时里,始终一丝不苟地站立,与舞台上的其他演员呈现出一种立体化、大场景的感觉。“舞台上最多时聚集的演员有170多人,场面非常宏大”。
朝鲜艺术家出色的唱功也让中方人员感到惊讶。一些同去的声乐专家评论说,朝鲜歌剧演员的声音“干净得不得了”,在特别高的调位上还能做到“极为干净”。这些专家后来感叹道,国内一些所谓的腕儿,平时抽烟喝酒,早上10点才起床,生活没有规律。而朝鲜艺术家的生活却非常规律,能够坚持每天练功。这个剧团的群舞演员,比中国有些独舞演员跳得都好。
舞台布景非常现代 专门配了中文字幕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朝鲜演员深厚的功力,还有《卖花姑娘》这部歌剧现代化的布景方式。 朝方在洽谈演出事宜时,要求中方舞台提供27米的纵深,这是其他歌舞团从来没有要求过的。在现场观看了演出之后,才明白个中原因。原来,《卖花姑娘》的舞台布置是立体式的,景后有景,幕后有幕,最后面还有放映机,在背景上根据演出内容放映电影《卖花姑娘》的片断。“看完以后我们感觉,这部歌剧的制作水平超出了外界认为朝鲜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准”。
不仅如此,随着演出的推进,布景的整体运作感非常强,切换背景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从花妮家的草房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从壁垒森严的监狱到旧朝鲜时代灯红酒绿的街景,再到花妮做梦时后面30多名舞蹈演员集体起舞的场景,全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切换的。整个舞台都是旋转的,很有动感。
此次访华,血海歌剧团派出了180人的超豪华阵容,集中了朝鲜最优秀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其中享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功勋演员、优秀人民艺术家、朝鲜最高艺术奖“2·16艺术奖”获得者称号的演员就达50多位。此次演出从舞台布景、灯光、音响,到艺术构思和编排,以及演员表演、服饰等,都比多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并配有中文字幕,演出时间仍然保持在2小时30分钟。同时,该团还特地为此次访华巡演制作了重达数十吨的道具和布景,并在表演中安排了部分电影片段和视频画面的再现。
全国各地巡演40场 一天订出数万元票
《卖花姑娘》是很多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正是由于广泛的认知度,这部歌剧即将在中国演出的消息一经披露,就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据华唱兄弟公司介绍,他们只在《参考消息》一家媒体做了一次广告,第二天咨询预定电话就响个不停,一天之内就预订出了金额达七八万元的演出票。
据了解,《卖花姑娘》的巡演合同已经签订,计划于两个月内在全国演出近40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结束后,血海歌剧团还将奔赴深圳、武汉、东莞、上海、宁波、杭州、无锡、南京、济南、青岛等地演出。
朝方对这次来华演出也很重视,血海歌剧团团长和文化省有关官员3月份将来华考察前期工作,另外朝方还会派出一个5人的代表团,与包括宁波大剧院在内的所有巡演场所进行协调,确保演出顺利成功。
金正日曾亲自指导《卖花姑娘》创作
上世纪30年代,革命歌剧《卖花姑娘》在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直接领导下创作完成。自70年代起,朝鲜领导人金正日150多次亲临剧团,指导改编。
该剧讲述了花妮一家的悲惨生活:为了还清地主家的债,花妮一家从祖父辈起就在地主家当长工,到了花妮这一代眼看债务就要还清了,狡猾的地主却又变着法儿添出许多算不清的利息。不仅如此,花妮一家还要忍受地主的盘剥和折磨。不幸的是,妹妹顺姬被烫瞎了眼睛,哥哥哲勇被抓进监狱。为照顾生病的母亲,花妮白天给地主家做女佣,晚上出去卖花挣钱。该剧展现了在日本侵占下多灾多难的朝鲜民族的命运。
歌剧《卖花姑娘》在70年代就在中国演出过,当年,几乎每一个从剧院里走出来的人,脸上都挂着泪痕,甚至有人因为入戏太深,出了剧院还抱着门外的电线杆痛哭。正是因为演出的巨大成功,才直接促成了电影《卖花姑娘》的引进。
在上世纪80年代和2002年,歌剧《卖花姑娘》都曾登陆中国。《世界新闻报》记者的一位朋友恰好看过《卖花姑娘》,他回忆说,虽然距离花妮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遥远,很难再有父辈那样强烈的共鸣,但是血海歌剧团极高的艺术造诣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群舞演出时,演员的动作已经到了高度整齐划一的水平。
此次访华的血海歌剧团,是在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特别关怀下于1971年7月成立的。该团继承了朝鲜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并结合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创造演出了许多部优秀的歌剧、舞剧作品,其中包括朝鲜古典名著《血海》。
血海歌剧团与中国观众有着深厚的友谊。1971年,该团就曾访华演出,为中国观众演出了经典的大型革命歌剧《血海》。1993年,该团再度访华,以民俗舞蹈组曲《四季之歌》为主,再次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心。2002年2月,血海歌剧团又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朝鲜歌舞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