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中心 >>
官方网站 • 2017版    3D实景剧院
首页 > 艺术课堂 > 《十面埋伏》赏析
《十面埋伏》赏析
更新:2009/6/24
作者:宁波大剧院
来源:
点击:6711

    《十面埋伏》作为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从正面直视战争,描写了刘邦大战项羽,最终获胜而归的情景。 
    《十面埋伏》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历史题材,乐曲的构思分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作战情景、战争的结局三大部分。但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各有自己的侧重面。按《养正轩谱·顾曲须知》说:“惟十面为得胜之师,卸甲为败军之众。”《十面埋伏》的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写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景,音乐格调昂扬。
    关于《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迄今无定说,但在明代王猷定(1598-1662)著的《四照堂集》卷八《汤琵琶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才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从文中描写的《楚汉》一曲情节与《十面埋伏》所描写的相符,由此可见早在十六世纪之前,《十面埋伏》已在民间淬。
    早在唐代,白居易(772-846)曾写过一首《琵琶行》(此诗写于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诗中有:“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样的诗句,可见那时白居易曾听到过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如: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浙公网安备33020502000268号 浙ICP备11005474号-1 技术支持:wwww.fatsoft.net
| 管理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