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郎基罗——《摩西像》
《摩西像》,云石雕像,高25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5-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十六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向往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但由于教皇的反复无常,陵墓的施工几起几落,米开朗基罗遭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望。在陵墓已完成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西像》。
摩西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以色列人的首领,他曾带领几十万以色列男女老幼走出埃及,在红海彼岸的西奈半岛过上安定的生活。在西奈山上,摩西还为以色列人订立了十项律法,名为《摩西十诫》;但有一个名为亚伦的人触犯了《十诫》,鼓动人们膜拜异教偶像;摩西闻讯大怒,并将刻有十诫的木板摔碎。米开朗基罗的这尊雕像表现的就是摩西愤怒的瞬间。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伸出,好象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是米开朗基罗最成功的雕像之一。雕像最早设计是安置在高处的,作者也为此强调了它被仰视时的艺术效果;但后来由于教皇的干涉,不得不放置在陵墓的底层,其艺术价值受到一顶损害,但仍不失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像之一。